首页标题    政府部门政策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的通知

工信厅通装函〔2025〕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部署,按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任务要求,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结合智能制造最新实践和发展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了《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参考做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攻关、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应用等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5年4月19日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2025 年版) 

智能制造典型场景是智能工厂建设的基础,是推进智能 制造的基本业务单元。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 程和供应链全环节开展工厂的业务解耦,通过新一代信息技 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智 能系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式进行业务重构,形 成标准化、可推广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进而集成贯通构成 智能工厂。根据智能制造多年探索实践,结合技术创新和融 合应用发展趋势,凝练出 8 个环节的 40 个智能制造典型场 景,作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 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参考指引。

 一、工厂建设环节 

1. 工厂数字化规划设计 

面向工厂规划与空间优化、设备与产线布局、物流路径 规划、设计资料交付等业务活动,针对工厂设计建设周期长、 布局优化难等问题,搭建工厂数字化设计与交付平台,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设备/产线三维建模、工艺/物流仿真、过程 模拟等技术,建立工厂规划决策知识库,开展工厂数字化设 计与交付,缩短工厂建设或改造周期。 

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面向数据中心、工业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业务活 动,针对工厂算力和网络能力不足、安全防护能力弱等问题, 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动 IT 和 OT 深度融合,部署安全防护 设备,应用算力资源动态调配、负载均衡、异构网络融合、 高带宽实时通信、5G、动态身份验证、安全态势感知、多层 次纵深防御等技术,建设高性能的算力和网络基础设施,以 及全方位监测防护的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工厂算力、网络和 安全防护能力。 

3. 数字孪生工厂构建 

面向厂房、设备、管网等工厂资产的数据采集存储、数 字孪生模型构建等业务活动,针对数据格式不统一、集成管 控难度大、数据价值释放不充分等问题,应用工业数据集成、 数据标识解析、异构模型融合、数字主线、工厂操作系统、 行业垂直大模型等技术,开展数据资源管理,构建设备、产 线、车间、工厂等不同层级的数字孪生模型,与真实工厂映 射交互,提升管控效率,实现工厂运营持续优化。 

二、产品研发环节 

4. 产品数字化设计 

面向需求分析、产品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分析 优化、研发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 等问题,部署 CAD、CAE、PLM 等数字化设计工具,构建 设计知识库,采用基于模型的设计理念,应用多学科联合仿 真、物性表征与分析等技术,开展产品结构、性能、配方等 设计与优化;集成市场、设计、生产、使用等产品全生命周 期数据,应用数据主线、可制造性分析等技术,实现全流程 系统优化;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开展生成式设计创新, 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缩短产品上市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5. 产品虚拟验证 面向产品功能性能测试、可靠性分析、安全性验证等业 务活动,针对新产品验证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搭建虚实 融合的试验验证环境,应用高精度建模、多物理场联合仿真、 自动化测试等技术,通过全虚拟或半实物的试验验证,降低 验证成本,加速产品研发。 

三、工艺设计环节 

6. 工艺数字化设计 面向工艺流程设计、仿真验证、方案优化等业务活动, 针对工艺设计效率低、试错成本高等问题,部署工艺设计仿 真工具,构建工艺知识库和行业工艺包等,应用机理建模、 过程模拟、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工艺设计快速迭代优化; 应用工艺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工序排布、工艺指 令等自动生成,缩短工艺设计周期,减少设计错误。 

7. 制造工程优化 面向生产准备阶段的设备选型、产线调试、参数确认、资源分配等业务活动,针对产线不平衡、换产时间长、资源 利用率低等问题,搭建中试环境或产线模拟仿真系统,应用 产能分析、虚拟测试等方法,实现生产节拍优化和资源有效 整合,确保制造过程稳定高效。 

四、生产管理环节

8. 生产计划优化

面向主计划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生成等业务活动,针对 市场波动频繁、交付周期长等问题,构建生产计划系统,打 通采购、生产和仓储物流等管控系统,应用需求预测、多目 标多约束求解、产能动态规划等技术,实现生产计划优化和 动态调整,缩短订单交付周期。 

9. 车间智能排产 面向作业排程等业务活动,针对资源利用率低、交付不 及时等问题,建设智能排产系统,应用复杂约束优化、多目 标规划、强化学习等技术,基于安全库存、生产过程数据等 要素实现多目标排产优化,缩短交付周期,提升资源利用率。 

10. 生产进度跟踪 面向生产进度可视化、资源消耗统计等业务活动,针对 生产指标计算失真、生产异常发现滞后、资源空置浪费等问 题,建设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应用实时数据分析引擎、机 器学习、物料实时跟踪等技术,实现生产数据实时获取、生 产进度实时监控、生产指标自动计算,提高生产透明度和资 5 源利用率。 

11. 生产动态调度 面向紧急插单、设备故障等事件的资源动态调度需求, 针对计划刚性、资源错配浪费等问题,建设动态调度系统, 应用运筹优化、强化学习、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技术,实 现生产扰动及时响应,人力、设备、物料等制造资源的动态 配置,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12. 仓储智能管理 面向物料和成品出入库、库存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出 入库效率低、库存成本高等问题,建设自动化立体仓库和智 能仓储管理系统,应用自动化盘点、仓储策略优化、多形态 混存拣选、库存实时调整等技术,实现物料和成品出入库、 存储、拣选的智能化,提高库存周转率和空间利用率。

13. 物料精准配送 面向厂内物流配送等业务活动,针对物料配送不及时、 不精准等问题,部署自主移动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和智能 运输管理系统,应用室内高精度定位导航、物流路径动态规 划、物流设备集群控制等技术,实现厂内物料配送快速响应 和动态调度,提升物流配送效率和准时率。

14. 危险作业自动化 面向高危物料处理、极端环境操作、密闭空间作业等危 险业务活动,针对作业安全风险高、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部署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智能作业单元,应用环境感 知与识别、远程实时操控、自主决策等技术,实现危险作业 环节的少人化、无人化,提高生产作业安全水平。

15. 安全一体化管控 面向安全风险识别、安全应急响应等业务活动,针对安 全风险高、实时监控难、处置效率低等问题,搭建生产安全 管控和应急处置系统,应用生产运行风险动态监控、危险行 为识别等技术,提升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等技 术实现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和处置方案自动生成,降低事故发 生率和损失。

16. 能源智能管控 面向高能耗设备节能减排、工厂多能源介质综合调度等 业务活动,针对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部署能耗采集设备 和能源管控系统,开展多工序能耗溯源定位、高能耗设备建 模仿真和参数优化,实现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应用负荷预 测、能源平衡分析、多能互补等技术,实现工厂能源综合管 控和整体优化,降低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17. 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面向碳排放数据采集、碳足迹追踪和碳资产核算等业务 活动,针对碳排放计量难、碳足迹追踪效率低等问题,建立 数字化碳管理系统,应用碳排放精细化检测、碳排放指标自 动核算、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实现碳的追踪、分析、 核算和交易,挖掘碳资产利用价值,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量。 

18. 污染在线管控 面向污染排放监测、污染物收集处理等业务活动,针对 污染排放计量难、管理粗放等问题,部署污染排放在线采集 设备和管控平台,应用污染监测、污染物质分析与治理优化、 污染源追溯、危害预测预警等技术,实现污染全过程动态监 测、精确追溯、风险预警和高效处理,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19. 网络协同制造 面向大规模协同制造的需求,打造具备开放协同创新、 资源自适应调度、产供销自组织管控等特征的网络化协同平 台,通过研发、生产、供应、金融等资源跨地域配置优化, 实现协同研发创新、订单智能分配、制造能力共享、集采集 销等业务高效协同,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加速产业组 织形态变革。

五、生产作业环节

20. 柔性产线快速换产 面向多种类产品混线生产中的产线切换、工艺调整等业 务活动,针对个性化需求响应慢、产线换线时间长等问题, 集成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床和智能控制系统,打造工艺可重 构的柔性制造单元;应用标准化接口、模块化结构、智能任 务编排等技术,实现产线快速切换,缩短停机换产时间;应 用网络自组织、工装夹具自匹配、控制自适应等技术,实现产线不停机切换,满足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

21. 工艺动态优化 面向生产工艺优化业务活动,针对工艺参数动态调优难 等问题,建设工艺在线优化系统,应用机理与数据混合建模、 多环节联合寻优、无监督学习、工艺参数自调优等技术,动 态生成最优的控制设定值,提高经济效益。 

22. 先进过程控制 面向生产过程精准平稳控制的要求,针对复杂工艺过程 控制变量多、控制效果差等问题,应用先进过程控制、模型 预测控制、多变量协同控制等技术,实现高质量的实时闭环 控制,保证工艺过程平稳性,提高产出率。 

23. 人机协同作业 面向产品加工、装配、包装及设备巡检、维护等业务活 动,针对传统生产方式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部 署协作机器人、巡检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智能制造装备, 构建人机协同作业单元和管控系统,应用视觉识别、具身智 能、自主规划和安全保护等技术,实现加工、装配、包装、 巡检等过程人机高效协同。

  24. 在线智能检测 面向质量数据采集、分析、判定等业务活动,针对检测 效率低、响应慢、一致性差等问题,构建在线智能检测系统, 应用智能检测、物性表征分析、机器视觉识别、参数放行等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在线快速识别判定,提升检测效率和及 时性。 

25. 质量精准追溯 面向质量问题识别、追溯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质量波 动追溯困难等问题,构建质量管理系统,应用标识、统计分 析、大数据等技术,打通生产全流程质量数据,快速锁定质 量问题源头,提升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26. 质量分析与改进 面向质量问题分析、改进等业务活动,针对产品质量波 动等问题,建设质量管理系统,构建质量知识库,应用机理 分析、根因分析等技术,开展质量快速诊断和改进提升;应 用机理分析、深度学习预测等技术,实现质量问题提前预测 预防,提升质量一致性,降低产品不良率。 

27. 设备运行监控 面向设备运行数据采集、状态分析、集中管控等业务活 动,针对设备数据全面采集难、统一管理难等问题,部署设 备运行监控系统,集成智能传感、工业协议转换、多模态数 据融合等技术,实现设备数据实时采集、状态分析、异常报 警、远程操作,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28. 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 面向设备故障发现、诊断分析等业务活动,针对设备运 维成本高、非计划停机频次高等问题,建立故障知识库和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应用知识图谱、机理分析、语言大模型、 模式分析等技术,实现设备故障在线报警和智能诊断;应用 振动分析、声学分析、特征工程、迁移学习等技术,实现设 备故障提前预测、提前介入,保障连续生产。 

29. 设备维修维护 面向设备运维计划制定、资源调度等业务活动,针对响 应滞后、修复时间长等问题,部署手持扫码、电动扭矩扳手 等智能终端与工具,建立维修知识库和设备维修维护管理平 台,应用知识图谱、语言大模型、远程指导等技术,实现维 修维护方案优化与工单自动化,提升运维效率。 

六、运营管理环节 

30. 智能经营决策 面向工厂人、财、物等资源的调度和决策优化,针对资 源配置效率低、依赖经验决策等问题,构建智慧经营决策系 统,应用多因素关联分析、数字沙盘模拟等技术,实时评估 风险与收益,提升科学经营决策水平;应用业务流程自动化、 智能体等技术,实现关键业务自主决策和流程自动执行,提 升运营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效益。

31. 数智精益管理 面向经营过程的人、机、料、法、环一体化管理等业务 活动,针对资源利用率不高、生产管理效率低等问题,应用 六西格玛、6S 等精益方法,将精益管理理念与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绩效精准核算、资 源高效流动、环境全面监控等,提高整体生产经营效率。 

32. 规模化定制 面向产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等需求,通过 网络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客户多样化需求,打通研 发设计与生产环节,在个性化、模块化设计基础上,应用柔 性制造系统、可重构产线等手段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生产, 在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3. 产品精准营销 面向市场营销、销售管理等业务活动,针对客户需求信 息获取不及时、营销策略不合理等问题,建立销售管理系统, 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用户精准画像、市场需求预测、智能快 速报价等技术,实现基于客户需求洞察的营销策略优化和供 需精准匹配,提升营销精准性。

七、产品服务环节 

34. 远程运维服务 面向产品运维等业务活动,针对运维服务难度大等问 题,搭建远程运维服务系统,应用远程指导、故障预测等技 术,实现产品的远程监控、远程诊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产 品运维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35. 产品增值服务 面向产品增值服务等业务活动,针对价值挖掘不充分、 客户粘性不足等问题,推动产品智能化,远程实时采集产品 状态数据,叠加软件订阅、按时租赁、产品操作优化等数据 驱动的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新空间。 

36. 客户主动服务 面向客户关系维护、产品服务迭代优化等业务活动,针 对响应不及时、使用体验差等问题,建立客户服务管理系统, 应用多渠道客户数据整合、知识图谱、语言大模型、智能交 互等技术,实现客户参与的产品迭代和服务优化,提高客户 粘性和满意度。 

八、供应链管理环节 

37. 供应商数字化管理 面向供应商入库、评价、筛选等业务活动,针对供应商 比选难、管控能力弱等问题,建立供应商库,应用供应商风 险评估、供应链溯源等技术,实现供应商精准画像和智能筛 选,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供应商评价、分级分类、寻源和优 选推荐。

 38. 采购计划优化协同 面向采购计划制定、执行等业务活动,针对市场波动大、 交付不及时等问题,建设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集成建模、 多目标寻优、数据跨域控制等技术,开展市场、采购、库存、生产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实现采购计划自动生成和动态优 化,并实现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紧密协同。

39. 供应链风险预警与调度 面向供应链状态监测、风险识别、快速调整等业务活动, 针对供应链不透明、风险响应滞后等问题,打造供应链协同 平台,应用多源信息感知、风险评估预测等技术,实现供应 链风险在线监控、精准识别、提前预警;应用资源智能匹配、 预案模拟仿真、供应网络自动切换等手段,实现供应链的自 主修复,提升韧性和安全水平。 

40. 供应链物流智能配送 面向供应链上下游多式联运调度、配送路线规划、运输 过程监控等业务活动,针对物料和成品多点仓储、运输过程 监控难、配送周期长等问题,建设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应 用仓网规划、车货智能匹配、实时定位跟踪、智能路径规划、 智能驾驶等技术,实现物流全程跟踪、智能调度、异常预警 和高效处理,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准时交付率。

- END 

推荐阅读 | SUGGESTED READING

1.关于开展2025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培训的通知

2.关于卓越级智能工厂(第一批)项目的公示

3.工信部等关于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通知

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标准符合性评估常见问题解答

5.江苏容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评2021-2022年度全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优秀咨询服务机构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