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信息时代新型竞争能力
周剑
全国两化融合管理标委会秘书长
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所长
在2018年两化融合推进会上的发言
2018年12月14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领导本人审阅,仅供参考)
非常高兴,我先给大家报告一个消息,刚刚得到的消息。我们第一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已经通过了这次电联的大会讨论,现在已经结题了,已经做完了,明年3月份正式发布。
接下来,我跟各位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体会和思考,怎么样更有效的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工作,确实让它发挥价值,就刚刚王处长说的,实实在在的让企业感受到价值,真正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那么我主要从四个方面:
第一、我们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是什么?我们最近一直在说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从工业化过渡到信息化,它有不同的规律,是一个破坏式的、颠覆式的、系统性的、全局性的大创新,这种创新是非常非常复杂的,我们的企业现在都想转型,可是都不知道怎么办。在这么一个时代,我们的企业、产业和经济各方面都要针对性的想探讨出一条新的路径,我们的理解就是在信息时代来进一步深入推进工业化,就是新型工业化。这个新型工业化怎么搞?还要把信息化的规律融进来,到底这个路径怎么走?我们希望有一套更完善的、更信息化的、更融入了信息时代新规律的,同时又兼顾了工业时代规律的这样一种方法体系,理论体系。我们理解这就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未来我们两化融合管理系列标准追求的一个方向。那么是我们真正有了这套理论体系方法,真正能够支持社会各界更好的协同推进两化融合,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这种方法已经做出来,我们是从技术、管理、业务、市场、科技、产业、金融、人才各个层面更加综合的去考虑,我们也可以更好的支持政府,真正找准方向,找准路径,找到抓手,真正形成信息时代新的解决方案;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找到新的路径、新的价值;支持服务机构完成服务模式内容的转换,我们希望这套体系是一个支持社会各界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方法体系,我们也希望它对我们企业来说是非常能落地的,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能够真正支持企业各方面竞争能力的提升。我们希望总结国际、国内、总结管理、信息化等各个领域的经验,把它融会贯通,变成一套可以操作、更容易操作的一套方法体系、工具、解决方案和模式来支持企业更好的获得竞争力,所以这是我们推动两化管理体系的愿景和使命。
第二、我们简要的再看一下进展和成效,刚才王处长讲了很多,我就快速的过一下。首先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我们国家首套完全是自主研制的,是基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现状的一套管理体系,并且是实现了大范围应用的管理体系。这是第一个完全自主研制并且大规模应用的管理体系,而且是非常革命的,它通过战略循环、要素循环、管理循环解决了我们往哪走、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发布了五项国家标准、立项了九项,马上再提出五项。
贯标企业,我们系统里的数据已经是超过了12000家,达标企业超过了3000家,然后降本、增效分别是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一点二,总体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这是贯标前后的比较。市场采信方面,供应商的遴选、销售授信、资质认证、央企的信息化考核、投融资、招标等等。
我们今年正式成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委会,在国标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标委会的工作范围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领域相关的一些标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管理和各方面都是紧密相关,它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也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大会,也开了一些研讨会。标委会是由我们陈肇雄副部长做主任委员;信软司、规划司,科技司的司长是副主任委员;国资委袁副局长、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尹丽波女士是副主任委员;海尔、清华大学、中企联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一起作为秘书长。我们也进一步完善了两化融合联盟,两化融合联盟希望成为两化融合创新服务的领航者、新型工业化理论体系的探索者、数据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的推广者、制造业网络化协同发展的践行者。最近也推动了金融委员会的工作;包括相关的省联盟、国际联盟也都正在探索和组建当中;市场化的服务体系,刚才提到服务机构已经有900家,专业服务人员有数万人,培训超过了100万人等等;然后构建了六大系统来支持我们在线的工作。
其实现在很多工作大家都能感受到,是在线的,我们是可以分析的,但是有些事情现在还处在采集数据过程当中,优化应该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初就会全面的展开工作,其他的刚才也说了,别的就不说了。这个标准是第一个国际标准,而且是管理体系的国际标准,我们真正把两化融合写到里面,我们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最核心的那个图,完全没改,我们的有些文字表述了,国外的专家提了很多意见,但是那个图,就是我们现在这个大家日常用的图,完全没有改,他们都接受。国际标准所定义的领域,不是定义为制造企业,定义的领域是所有的,几乎是所有的领域,它上面都可以换成目标。
第三、我们怎么样进一步全面推动标准化。我们觉得这种标准化工作,我们主要做方法标准,把这些标准做好之后可以有效的指导大家的工作。
1、要完善标委会的工作,设立标委会的顾问组,完善标准化标委会的日常工作,包括我们会增补一些委员,我们会完善标委会的制度,我们会设立分委会,设立标准工作组,这些我们已经报请主任委员们同意已经准备设立15个标准化工作组,这次大会昨天是发布了,已经组建了五个,还有10个正在组建过程当中。第一批就是15个,我们希望能全面开花。然后我们也会不断地完善我们日常的标委会的工作。另外就是特别强调,在新的标委会工作的组建和标准的研制、应用方面,想下大力气去做。
2、深化开展关键标准的研制。包括优化现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一系列标准,完善标准体系表,组织开展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另外,我们想除了依托标准化工作组修订标准工作,我们还要加强行业标准的制定、企业标准的制定,我们跟行业组织合作,做行业级的标准;跟央企龙头企业合作做企业级的标准;然后我们会搭建标准的创新基地,跟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央企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合作,这些现在都已经开始在布局了,有些已经开始在做筹备工作。另外也会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宣传力度,包括我们的系列课程体系会加快完善,然后对分层次、分类别的渠道广泛组织相关标准宣贯的工作,以及应用标准引领企业转型变革的全方位的解决方案的探索。
3、积极推进国际标准。我们一是会加快国际标准的制定,我们现在还有两项已经立项的国际标准正在制定当中,结项了一项。另外我们和国际组织ISO、IEC、ITU加强合作交流,现在在国标委支持下,我想去在这些国际组织里面专门成立一个以两化融合为主要内容的TC技术委员会,或者至少成立一些相关的工作组,然后再成立技术委员会。最后是怎么样更好的让我们这个工作能够可持续下去,就是要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市场化的机制。
首先我们会完善联盟的机制,完善联盟的业务架构,现在大家看到我们做了一些事,但是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第一个是会进一步去加快构建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跟大家一起探讨新型能力到底应该怎么做?第二个就是要真正形成基于信息基础设施的系统解决方案,这种内容是跨界的、创新的,刚才说了按照这种新的方法体系形成了新的解决方案,因为在座的可能很多的企业都都觉得,一提贯标,提到两化融合国际标准的那个框架都说是挺好的,但是企业用起来很难,因为你只是一个概念的方向,没方法、没有工具,没有具体的方法,没有细化的工具,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的知识配套,没有新的创新模式让我们根据自身去理解,所以要靠企业自发的去理解认识,靠服务机构去理解挺痛苦的。都知道好也知道很重要但是落地很难,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自己把系统解决方案做出来,把管理变革、组织变革的模式做出来,再把新业态、新的发展模式也形成一些标准化。但是比如说信息基础设施基于技术的这种系统性解决方案、组织管理变革的模式、产业或者企业的新模式、新业态我们都会形成一些可以参照工具、方法供大家去使用,联盟要推动这个事情。
第二个是市场结构这块的分析,让它变得更开放,让有一些有能力的企业或者组织在各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个是形成一个真正开放合作的价值分享机制,要完善联盟本身的运作机制和合作机制。为了让这些工作更好的落地,我们特别强调要强化联盟的第三方公益属性,怎么办呢?第一个我们要完成注册,我们联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注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注册,我们要完成注册;第二个我们要按照民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全面的规范管理,而且要尽量的做到透明化的管理;第三是真正实现市场运营,但是这个市场化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刚才说它还是要强调第三方的公益属性,联盟要能够有自我造血,能够自我发展的市场运营机制。第四个就是进一步提高我们市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更好的培育队伍,给服务队伍用平台化的方式不断的提升大家的服务内容和能力。我们会从联盟层面帮大家去创新产品、内容和服务,让大家去推动包括跨领域的融合、推动实体经济和产业融合,推动一系列系统解决方案的构建。为了让市场是一个更良性的循环,我们会有效地建立一套更加规范的、全流程的开放服务体系,既用来约束大家不要去做那些不规范的,搞恶性竞争的事情,同时也是帮助大家,让大家真正提供这种高质量辅导工作得到支持。我们会构建一套平台化的、在线的支撑体系,推动服务资源集聚,推动服务机构能力等等,我们会不断的把这套支撑系统、平台系统进一步做好。
第四、要构建一个市场化的采信体系。现在实际真正认真贯标的企业,很多企业是实实在在获得到成效的,所以他们特别重视。但是怎么保证这样的机制是更加可持续的,最重要的还是市场的认可机制,市场的采信机制。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做,我这里列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现在做最主要的就是跟银行合作,最近已经有几个银行在开始合作。因为最近这些银行要给民营企业和一些中小企业做一些融资,但是他没有手段,没有依据,我们最后可能会把我们通过评定当成是银行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会跟他们合作,基于在线的数据再进一步做动产融资,基于企业内部的运营数据等等,去支持银行降低风险,完善新的服务体系。
第二个就是真正有效的形成一种机制来推动企业本身的变革,让企业自己感受到它实实在在的是有价值的。实际上两化融合体系对企业本身其实是有价值的,但是因为难度太高,很多企业没有感受到这个价值,因为太复杂了,要求太高,对服务机构的要求、对企业自身的要求都太高。我们现在想办法把这个门槛降低,让大家可以更容易的能够获得这种价值,那企业自身的这种内在动力就会被更加充分地激发出来。让体系不是很难,按照标准做,他就能实实在在的获得收益、获得价值、获得未来,所以我们主要是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这两个方面落实了其他的所有的社会化采信、政府的采信等等就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就可以真正的来支持,这项工作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可能跳的快了一点,就是快速的把相关的内容向各位作了一个汇报,希望我们这个工作明年开始有一个更好的成绩,迈上新台阶,给大家带来更好的成效,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