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标题    重点研判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7)系列解读之四】两化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化融合加速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7)系列解读之四】两化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化融合加速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两化融合发展步入快车道:两化融合加速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所处产业链位置、行业结构、生产特征、发展需求各有不同,各行业两化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差异化特征。整体来看,电力、烟草、电子、交通设备制造、石化等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两化融合发展各有侧重,分别围绕智能制造、研发创新、互联网化转型展开了积极探索。

一、

两化融合评估样本覆盖60余个细分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

经过连续多年在全国、全行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目前两化融合评估样本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从结构分布来看,评估样本覆盖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采掘等60余个细分行业,样本的行业分布与我国规上工业企业行业分布基本一致,样本结构合理;从企业覆盖面来看,重点行业两化融合评估样本企业产能总和占行业总产能的15%-45%,基本覆盖了行业内重点企业,企业代表性较强。可见,两化融合评估样本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当前我国各行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2017年全国两化融合评估样本行业代表性


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装备行业和电子行业两化融合发展亟需在共性关键环节取得整体性突破 

电力、烟草、电子、交通设备制造、石化等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实现综合集成的企业比例超过20%。2017年,各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力、烟草、电子、交通设备制造、石化、医药、食品、机械、轻工、纺织、采掘、冶金、建材,整体呈现出能源行业高于制造业行业高于采掘的态势,其中对于制造业而言,装备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原材料、消费品行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基本持平,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2017年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及阶段分布情况

具体来看,原材料和消费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面临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原材料与消费品行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分布特征虽然比较类似,均是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占比较高,但这两个行业两化融合提升面临的问题和提升路径却不尽相同——消费品行业作为典型的中小企业主导、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整体集中度不高,行业内80%左右的小微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整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约50%,是提升整个行业活力的重要组成,因此需要将中小企业作为提升行业两化融合整体发展水平的重点关注主体;而原材料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且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即将开展大范围的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工作,处于两化融合起步建设阶段的大部分小型企业将是淘汰或兼并的重点对象,因此大中型企业,甚至是行业贡献产值较高的特大型企业,是原材料行业提升两化融合水平的主要对象,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消费品、原材料行业企业规模分布及相应创收情况

装备行业和电子行业两化融合发展亟需在共性关键环节取得整体性突破。对于装备、电子信息行业,向集成提升阶段迈进是两化融合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但在突破集成的重点方向上各有侧重。对于装备行业,行业中有80%[1]的以零部件等配套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需要主制造商在产业链层面带动小型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通过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和制造资源共享,目前,装备行业中有30.7%的大中型企业能够实现跨企业的产品协同设计与制造,这一比例在小微型企业中为21.6%,装备行业尚需提升整个行业的协同运作水平;对于电子信息行业,行业整体两化融合起点较高,在底层生产装备、产品设计研发、精细生产管控、客户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有良好基础,行业内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实现生产环节信息化覆盖的企业比例均超过50%,但是行业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有所欠缺,目前电子信息行业仅有8.3%的企业实现产业链协同,需尽快提高产业链业务协同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关系的紧密度,提高全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实力,具体如图4所示

图4装备、电子信息行业两化融合发展重点分析图4装备、电子信息行业两化融合发展重点分析

装备行业在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方面发展相对均衡,两化融合发展进程实现行业整体跃升的潜力最大

不同行业两化融合发展均衡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装备行业在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方面发展更为均衡。通过计算各个行业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创新三个一级指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比率发现,不同行业的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发展情况的均衡程度存在差异,大体上呈现出装备行业发展最为均衡,消费品、原材料行业次之的态势,具体如图5所示。装备智能化是装备行业两化融合的重点之一,行业同步推进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水平,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等方面逐步加快智能化改造。

图5 2017年不同行业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发展均衡度

数字化、集成互联及智能协同发展越均衡的行业,实现“综合集成”跃升的潜力越大。处于单项覆盖阶段且已经实现生产、销售、采购、人力、财务、办公等关键业务环节信息化全面覆盖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集成运作的良好条件,是单项覆盖阶段向集成提升阶段跨越的主力军。计算不同行业单项覆盖阶段中具备向集成提升阶段迈进潜力的企业比例,可以发现,数字化、集成互联、智能协同发展越均衡的行业,具备突破综合集成潜力的企业比例越高,具体见图6。

图6 2017年不同行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跃升潜力

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行业均通过两化融合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但不同行业企业对两化融合发展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具体如图7所示。

——原材料行业以强化制造环节的智能化水平为着力点,打造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生产新体系。原材料行业智能制造转型趋势显著,石化、大型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就绪率分别达到6.8%、18.3%,在各重点行业当中居于前列。围绕提质增效,原材料行业在质量全过程管控、设备预防性管理、能源综合管理、供应链集成等方面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不断探索基于数据的产业生态圈、产业链集成共享平台等新模式。

——装备行业以数字化研发工具的集成应用和基于产品的智能服务为双向突破口,提升产业价值链水平。装备行业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研发创新开展积极探索,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8.5%,其中交通设备制造行业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遍应用为装备行业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开展定制化协同研发、基于智能化产品的敏捷售后服务等创新性探索奠定了良好基础。

——消费品行业基于互联网构建用户需求的精准采集、快速传导和实时响应的新能力。消费品行业与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接触紧密,食品、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普及率为60.6%、59.3%,分别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5、4.2个百分点。企业积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不断进行营销模式和产品差异化创新,在以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定制、精准营销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和监管方面开展创新性的探索。


图7 2017年不同行业两化融合发展侧重点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