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走好数字化转型的每一步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 我们旨在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能力

    帮助企业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工作背景及重要历程

    BackGround And Cours

            持续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经过多年探索,工业和信息化部形成了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两化融合标准化工作屡获突破,标准体系日益完善,先后完成9项国家标准立项,发布4项国家标准、推动3项国际标准成功立项,1项国际标准通过立项,预计2019年3月份正式发布,全国近1000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近12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组织开展培训数千场、覆盖50余万人。贯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8%、经营利润平均增加6.9%,标准在引领企业战略转型、流程优化、组织变革、技术创新、数据开发利用及新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企业贯标的积极性、自觉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1、新一轮产业变革=技术变革+管理变革;

            2、两化融合复杂巨系统对系统性方法论的迫切需求;

            3、把握信息时代发展新趋势和新规律,总结提炼中国企业几十年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实践经验成果,参考ISO9000等国际各类管理体系标准的做法和经验,研制提出一套方法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2008年下半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相关理论、内涵和战略研究,在行业典型经验交流、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融合成果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大量企业调研,总结提炼了大批先进经验和成果。发动了30 余个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超过300名优秀专家,开展了面向35 个行业、10 个地方省市、4000余家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研究和测评实践工作,积累了大批企业两化融合一手数据和典型案例,摸清了我国两化融合总体发展现状以及各行业关键环节与重点,相关工作成果得到各参与单位的广泛认可,已经在企业实现大范围应用推广。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规律,初步形成了引导企业两化融合深度发展的核心理念、原则、要素和方法,进一步组织研制了首个两化融合领域的体系类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

            yes 2013年9月18日,由工信部提出并归口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正式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yes 2013年9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工信部信〔2013〕317号)提出要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yes 2014年3月,工信部发布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工信部公告2014年第3号)。

            yes 2017年4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正式通过国际标准组织立项。

            yes 2017年5月22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两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yes 2017年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软〔2017〕155号),明确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对于加快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到2020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超过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央企、国企要全面贯标),遴选确定200家以上贯标示范企业,培训超过100万人次,基本形成规范、有序、健全的市场化机制。1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成为政府、行业、企业分业施策的重要依据。形成一批两化融合新方法、新工具、新解决方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yes 2017年11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7年第29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发布实施。

            yes 2018年6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2个技术委员会的公告》,决定成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标委会”),编号为SAC/TC573。体系化、规范化地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和产业应用,推动两化融合标准建设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发展的轨道转变,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之举,具有里程碑意义。两化融合标委会主要负责两化融合管理等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由工信部陈肇雄副部长担任主任委员,工信部信软司、科技司、规划司、国资委综合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委员。

            yes 2018年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域,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市场化贯标模式、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形成管理体系标准市场化采信机制;探索在我国海外工业园区与新建工厂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点。    

            yes 2018年12月3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ITU-T SG20)全体会议及各工作组会议在无锡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德国、意大利、法国等50多个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官员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各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上,我国首个两化融合国际标准“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capabilities during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Y.MEDT,中文译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持续竞争能力建设方法论》)在此次会议上获得通过,预计将于2019年3月正式发布。

      该国际标准项目以我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 23000-2017、GB/T 23001-2017的核心成果为基础,为引导企业以数据为驱动,加速技术变革、流程优化和组织创新,持续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新型能力,加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指导。一是定义了“两化融合”等关键术语,为统一各方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合作交流奠定基础;二是将国家标准中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成功推广为国际标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增进国际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创造了条件;三是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为基础,给出了企业在两化融合背景下建设可持续竞争能力的通用方法,是面向国际共享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重要内容。

      此次国际标准的通过,标志着长期以来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对于共享我国两化融合实践成果和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增强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yes 2018年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两化融合推进会”上举行了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标准工作组(Work Group,WG)授牌仪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WG1)、工业互联网管理(WG6)、工业信息安全(WG7)、数字化质量管理(WG10)以及制造业新模式(WG14)等5个标准工作组宣告成立。

            yes​​​​​​​​​​​​​​ 2018年12月27-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瞄准智能制造,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继续开展试点示范和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建设,引导企业打造标杆网络。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制推广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完善推广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支持引导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推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抓好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完善工业信息安全法规和制度体系。

  • 异同点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与评估规范之间的关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企业现有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

     

    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

            确定信息化建设方向时,主要通过同行当前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确定自身的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需求;信息化建设时,更多关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部署和应用;另外缺乏对信息化建设、以及持续优化和改进方面系统性的监控、考核、纠偏和改进机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

            确定两化融合建设方向时,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通过竞争优劣势分析等工具和手段,确定为获取竞争优势,自身当前最需要打造或提升的能力需求,并将能力需求加以度量;两化融合建设时,以支撑企业战略落地、实现预期能力需求目标,强调在流程变革驱动下的组织机构变革、信息技术获取及数据分析利用间的动态协调、匹配及同步创新;另外还建立了系统性的职责和资源管理机制,监控、考核、纠偏和改进机制,从而可以有效确保以一个个新型能力需求的实现为驱动的企业两化融合绩效的持续改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以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同

    我们旨在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能力

    帮助企业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 实施流程及方法论

    Process And Methodolog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实施流程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的新型能力图谱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与原则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核心框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重点

    我们旨在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能力

    帮助企业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标志着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更强的可持续竞争能力。当前,评定结果政府及市场采信体系日益完善,在政策及资金支持、供应商遴选与评价、销售授信、招投标、金融机构投融资、企业改制上市、企业评奖评价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激发了企业本质贯标积极性,也提升了社会各方协同推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关重点工作的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各级政府将评定结果作为政策及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工信部以及北京、河北、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市将评定结果作为工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等政策与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供应商遴选与评价中采信评定结果的企业数量快速增加。继徐工、潍柴之后,娃哈哈、巨石、广州医药、大全等领军企业均将评定结果作为供应商遴选与评价的重要依据,并积极推动合作伙伴开展贯标。

            三是销售授信成为评定结果采信的新形式。新浦化学、金陵石化等企业在客户考核中,将江苏双乐化工通过评定作为其重要成果予以认可,并据此为双乐化工提高销售授信等级、加大销售授信额度、延长销售回款期限,有效降低了双乐化工的生产运营成本。

            四是评定结果采信在药品集中采购、公交客车采购等领域的招投标中取得突破。《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2015年版)》经济技术标评分标准中明确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作为加分项;重庆公交控股集团在公交车采购招标评分标准中明确将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作为加分项。

            五是通过评定企业在获取金融机构投融资、改制上市等方面优势逐渐显现。九鼎集团将通过评定企业作为重要投资遴选对象;江苏双乐化工在申请融资授信过程中,银行将通过评定作为重要依据之一,为其提升融资授信额度15%,及时提供项目贷款、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并实行优惠利率;泰州市金融办将评定结果列入江苏双乐化工改制上市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双乐化工上市提供支持。

            六是各类社会组织将评定结果作为企业评奖评优、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中国企联明确规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可直接申报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将是否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列为制药行业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是评定结果采信在央企信息化考核、资质认证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国家电网在近年的信息化企业评价工作中,将通过评定的下属企业优先列为实施评价单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在浙江欧华造船的武器承制单位资质审核、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等级评定中作为企业重要成果得到认可。

    实施成效及价值

    Effectiveness And Value 

    我们旨在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能力

    帮助企业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后续将进一步完善覆盖多领域深层次全社会的市场化采信机制

  • 我们旨在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及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相关技术能力

    帮助企业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

    评定审核要求

    Assessment of Audit Requirement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流程

    目的

            判断申请单位是否建立和实施了符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的管理制度,重点评估审核申请单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与标准的符合性。

    第一阶段评估审核至少应包含的内容:

    ​​​​​​        enlightened 评估审核申请单位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文件是否符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并初步确定申请单位的实施运行情况是否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文件一致;

            enlightened 评估审核申请单位理解和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标准的情况,特别是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要素、过程、目标、运行机制及其关键绩效的识别情况;

            enlightened​​​​​​​ 评估审核申请单位是否围绕与其战略相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需求,确定了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并确定了新型能力目标;

            enlightened​​​​​​​ 确认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以及该范围是否与申请单位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要求相一致;

            enlightened​​​​​​​ 确认申请单位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已实施运行、是否实施了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enlightened​​​​​​​ 结合新型能力目标,并围绕所涉及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及数据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可持续竞争优势、领导作用、策划、支持、实施与运行、评测、改进等管理域,识别对新型能力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点,作为策划第二阶段评估审核的重要输入;

            ​​​​​​​enlightened​​​​​​​ 结合识别的第二阶段重要评估审核点,审核第二阶段评估审核所需资源的配置情况,与申请单位相关人员进行讨论,确定第二阶段评估审核实施的可行性,并商定第二阶段评估审核的详细安排。

    第一阶段评估审核要点

    目的

            围绕申请单位所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判断申请单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第二阶段评估审核至少应覆盖的内容:

    ​​​​​​        enlightened 围绕所打造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申请单位的实施运行情况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所有要求的符合情况及证据;

            enlightened 依据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关键绩效目标和指标,对绩效进行的监视、测量、报告和评审,以及所获取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的情况;

            enlightened 申请单位两化融合管理过程的执行控制情况;

            enlightened​​​​​​​ 申请单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情况;

            enlightened​​​​​​​ 规范性要求、方针、绩效目标和指标、适用的法律要求、职责、人员能力、运作、程序、绩效数据和内部审核发现及结论之间的联系。​​​​

    第二阶段评估审核要点

    监督审核相关要求

            评定机构应对颁发评定证书的有关单位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确保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持续符合评定要求。

            评定机构应在初次评定的第二阶段评估审核后至少12月内进行一次监督审核。此后,每次监督审核的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

            在达到监督审核期限而有证据表明获证单位暂不具备实施监督审核的条件时,可以适当延长监督审核期限,但最长间隔不超过15个月。

    监督审核至少应包含的内容:

    ​​​​​​        enlightened 上次评估审核以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及运行体系的资源是否有变更;

            enlightened 对上次评估审核中确定的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是否继续有效;

            enlightened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是否规范和有效;

            enlightened 是否针对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发现的问题策划并实施了持续改进;

            enlightened 新型能力目标及分解目标是否实现,未实现的原因;

            enlightened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覆盖的业务活动涉及法律法规规定的,是否持续符合相关规定;

            enlightened 获证单位对评定证书和标志的适用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评定证书的有效期:

            评定证书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

           

    评定证书状态管理:

           enlightened 有效:证书有效期内,未发现获证企业存在需暂停、撤销或注销证书的情况,评定证书持续有效。

           enlightened 暂停:书有效期内,发现获证企业存在需暂停其评定证书的情况,证书将被暂停;

           enlightened 撤销:证书有效期内,发现获证企业存在需撤销其评定证书的情况,证书将被撤销;

           enlightened 注销:证书有效期内,发现获证企业申请注销其评定证书或与原评定机构终止合同关系时,证书将被注销;

           enlightened 过期失效:证书有效期满,评定证书自动失效。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机构名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全面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