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两化融合相关理论、内涵和战略研究,在行业典型经验交流、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两化融合成果展、两化融合深度行系列活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等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大量企业调研,总结提炼了大批先进经验和成果。发动了30 余个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超过300名优秀专家,开展了面向35 个行业、10 个地方省市、4000余家企业的两化融合评估体系研究和测评实践工作,积累了大批企业两化融合一手数据和典型案例,摸清了我国两化融合总体发展现状以及各行业关键环节与重点,相关工作成果得到各参与单位的广泛认可,已经在企业实现大范围应用推广。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有效推进两化融合的基本规律,初步形成了引导企业两化融合深度发展的核心理念、原则、要素和方法,进一步组织研制了首个两化融合领域的体系类国家标准——《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
2013年9月18日,由工信部提出并归口的《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GB/T 23020-2013)正式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3年9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工信部信〔2013〕317号)提出要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2014年3月,工信部发布标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工信部公告2014年第3号)。
2017年4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正式通过国际标准组织立项。
2017年5月22日,《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GB/T 23001-2017)两个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
2017年6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信软〔2017〕155号),明确了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对于加快推广普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服务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到2020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超过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央企、国企要全面贯标),遴选确定200家以上贯标示范企业,培训超过100万人次,基本形成规范、有序、健全的市场化机制。1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成为政府、行业、企业分业施策的重要依据。形成一批两化融合新方法、新工具、新解决方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2017年11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7年第29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GB/T 23002-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发布实施。
2018年6月1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成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2个技术委员会的公告》,决定成立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标委会”),编号为SAC/TC573。体系化、规范化地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和产业应用,推动两化融合标准建设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发展的轨道转变,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之举,具有里程碑意义。两化融合标委会主要负责两化融合管理等领域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由工信部陈肇雄副部长担任主任委员,工信部信软司、科技司、规划司、国资委综合局、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担任副主任委员。
2018年11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领域,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市场化贯标模式、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形成管理体系标准市场化采信机制;探索在我国海外工业园区与新建工厂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试点。
2018年12月3日,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第20研究组(ITU-T SG20)全体会议及各工作组会议在无锡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德国、意大利、法国等50多个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官员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各国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上,我国首个两化融合国际标准“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capabilities during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Y.MEDT,中文译名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持续竞争能力建设方法论》)在此次会议上获得通过,预计将于2019年3月正式发布。
该国际标准项目以我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 23000-2017、GB/T 23001-2017的核心成果为基础,为引导企业以数据为驱动,加速技术变革、流程优化和组织创新,持续打造数字经济时代新型能力,加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方法指导。一是定义了“两化融合”等关键术语,为统一各方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合作交流奠定基础;二是将国家标准中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成功推广为国际标准,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增进国际交流、深化务实合作创造了条件;三是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基本框架为基础,给出了企业在两化融合背景下建设可持续竞争能力的通用方法,是面向国际共享企业数字化转型经验的重要内容。
此次国际标准的通过,标志着长期以来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对于共享我国两化融合实践成果和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增强我国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2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两化融合推进会”上举行了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3)标准工作组(Work Group,WG)授牌仪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WG1)、工业互联网管理(WG6)、工业信息安全(WG7)、数字化质量管理(WG10)以及制造业新模式(WG14)等5个标准工作组宣告成立。
2018年12月27-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瞄准智能制造,打造两化融合升级版。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继续开展试点示范和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建设,引导企业打造标杆网络。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研制推广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完善推广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支持引导利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重点培育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双创”新模式。推行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挂帅”机制。抓好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促进工业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完善工业信息安全法规和制度体系。